市南司法“小切口”执法监督 蹚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2023/4/25 9:14:12   来源:市南区融媒体中心    

  近期以来,市南司法“小切口”执法监督蹚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聚力执法监督,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基础桩”

  (一)“驻点监督+专项监督”,打造规范高效执法生态

  出台《关于开展“驻点式”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由执法监督机关入驻综合执法部门,聚焦全面体检、个案评查、精准培训和庭审观摩等开展系列监督活动,切实纠正涉企执法该严不严、该宽不宽、违法执法、类案不同罚等问题。聚焦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监督管理等营商环境重点执法领域,开展沉浸式监督、网上巡查等监督活动,期间围绕执法部门推行说理式执法、柔性执法,落实不罚、轻罚清单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等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整改建议10余条,推进涉企行政执法开展更为规范。

  (二)“严格依法+柔性执法”,营造包容审慎执法环境

  以贯彻落实省市“不罚清单”和“轻罚清单”为主线,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印发《市南区关于落实“不罚”“轻罚”清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以清单认领、制度配套、规范执法等系列工作举措推动执法部门落实“不罚”“轻罚”清单,截至目前执法部门共适用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案件127件,减免罚款金额340余万元,有效兼顾执法力度与温度。

  (三)“执法监督+复议监督”,凝聚涉企监督最强合力

  印发《市南区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规定》,明确涉企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或者确认无效的,同时抄送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启动监督程序,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与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将对有实际履行内容的涉企行政复议决定向企业进行联合回访,确保涉企执法案件依法依规高效处理。公布《市南区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涉企案件综合纠错率33%,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聚力执法协作,扩大法治化营商环境“朋友圈”

  (一)创新涉企检查“综合查一次”

  出台《市南区“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标准,在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领域推动开展“综合查一次”专项行动,制定“综合查一次”执法事项目录清单10项,在安全生产、购买运输、劳动用工以及登记事项、公示信息、商标使用、广告行为等领域进行清单式执法检查,惠及检查对象3600余家,全力破解执法“扰企”问题。

  (二)搭建涉企执法“互动平台”

  聚焦政务审批、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营商环境重点执法领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换位执法检查、执法案卷“交互式”评查活动,选树市南区“执法示范集体”和“精品执法案例”,在执法人员互动交流中推广应用一批市场主体获得感强、满意度高的执法典型经验。

  (三)畅通企业需求“最后一米”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联系企业机制,面向全区重点商会、企业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通过走访调研、直通反馈、执法“回头看”等方式,收集企业第一手执法问题和需求,及时发现并推动整改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执法行为,推动涉企执法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

  聚力减负增效,激发法治化营商环境“活因子”

  (一)做好“清证明”文章

  按照“六个一律”要求,全面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对照《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16个执法单位的153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共清理各类无谓证明事项75项,为企业和群众减少证明材料600余件,切实为企业减负、为发展增效。

  (二)做好“优服务”文章

  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网上巡查,督促执法单位及时公示涉企执法结果,进一步增强涉企行政执法透明度。编制并公布《市南区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实施清单(第一批)》,涵盖42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79项证明事项且93%以上事项可在市民大厅集中办理,企业实现从“东奔西跑开证明”到“一纸承诺、一次办好”的提升转变。

  (三)做好“出新举”文章

  出台《2023年市南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执法监督重点攻坚任务,推动执法单位在涉企执法领域创新执法方式,劳动监察部门推行“分级查处工作机制”,综合考虑违法行为严重程度、是否有法定必罚情节、企业近3年涉诉情况等因素,将案件区分为A、B、C、D四级,采取不同的执法模式进行处理,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彰显法理之外的执法温度。应急管理部门探索“专家体验式服务在前,执法跟进回头看在后”的服务置前式执法模式,强化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执法方式,强化执法效果、消除行政相对人抵触情绪。

  来源:市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