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靶向施策、精准搭台、优质服务,打造人才虹吸“强磁场”

2022/4/13 15:28:17   来源:齐鲁晚报    

  截至目前,市北区累计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青岛市专家工作站127家……创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梧桐茂兮,凤凰来栖。市北区以“靶向施策、精准搭台、优质服务”抓实抓牢平台载体搭建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政策平台“双发力”助力企业招才引智

  由市北区人社局指导青岛华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青岛市纤维脐带缆专家工作站,是青岛市优秀专家工作站。工作站的设立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拓展产品市场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帮助。目前,研发团队实现了3000米水深数据实时传输,为成功破解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做出了贡献,彻底打破了潜标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瑕疵检测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难题后,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北区人社局指导下,设立了青岛市工业零部件瑕疵检测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一成立便引进了行业著名专家,指导企业将电机产品检测速度控制在10秒以内,准确率达95%以上,为企业注入新科技力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指导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攻克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新发展……这是市北区在高层次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上画下的强有力的一笔。

  据介绍,聚焦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相关领域,市北区精准实施高层次人才平台载体搭建激励政策,增强人才聚集引力。除了指导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市北区以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为落脚点,还指导企业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平台载体对高层次人才的虹吸作用,帮助企业找政策、招人才、解难题,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和资源优势共享。同时,充分发挥青岛(市北)博士创业园、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创业孵化、就业服务平台作用,落实“双招双引”发展战略,在助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过程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倍增效应。

  截至目前,市北区累计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青岛市专家工作站127家,其中包括“青岛市专家服务基地”7家、产生优秀成果2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项目难题130余个,创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外引凤凰内培栋梁,多措并举对焦精准

  在外引“凤凰”的同时,也需内育“栋梁”。

  通过对接全区新建项目、科技园区,与组织部、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筛选科研、资金、技术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建立人才服务台帐,通过组织开展人才赋能大走访和“企业服务月”系列座谈服务活动,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讲解高层次人才认定、津贴申报、职称评审等相关服务政策,有针对性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人才培育,帮助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实现外引金凤凰、内培栋梁才。

  同时,由市北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联合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精心构建了政策、金融、法律、培训、科技、人力、关爱、交流等八大赋能体系,运用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打造人才赋能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全面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营造优质人才生态。

  2021年,市北区成功申报聘任制院士津贴5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3家企业成功引进博士后并开题,其中青岛国赫通供应链有限公司引入合作博士后,攻克保险机构参与对促进供应链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机制难题,获得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荣誉称号;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主导研究海洋科考用特殊绳缆课题,在多次国家海洋深潜任务中提供技术支持;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引入行业专家和博士后,研究磁流变的智能材料开发及其性能,为提高我国高速动车组列车减振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建立激励和退出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在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上,申报审核是第一道关口。

  市北区坚持审核关口前移,把好平台载体和高层次专家申报审核的第一道关口,严格审核申报单位的资格条件和申报材料,采取“企业推介+专家评议”的方式,组织开展平台载体设站申报评审会,对申报企业的注册资本、综合实力、研发条件进行审核评议,完善申报程序、提升设站质量。

  同时,加强对人才平台载体的考核管理,每年邀请行业专家对设站企业的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对考核优秀的单位择优推荐申报青岛市优秀专家工作站和优秀成果以及更高层次的人才平台载体,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建立退出机制,及时予以关停和摘牌。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专家工作站,市、区两级均有相应的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加快优秀高端人才聚集,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和市场主体活力。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