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徐从德

2021/1/12 10:40:04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徐从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带来三件提案,重点关注了公共场所AED设备配备、垃圾分类、背街小巷的长效治理机制等问题。

  目前青岛市部分重点公共场所已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但他调查发现,尽管百姓已经意识到公众互救互助非常重要,认为急救能力是一项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大部分民众缺乏心肺复苏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规范的急救能力,民众不会使用AED;另一方面,急救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市民即使参加过培训,虽然会也不敢尝试使用AED,这意味着,假如有市民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能实施有效急救的目击者并不多。总体而言,目前公众心肺复苏技术掌握情况并不乐观,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难以做到及时救援和有效救援,因此,培养公众施救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针对上述情况,徐从德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在公共场所加密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发达国家,AED从2000年开始兴起,目前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并有相关法律强制规定,地铁、酒店等公共场所必须配备AED。欧美国家不仅对急救队员、消防员、警察等急救工作群体开展培训,也对普通民众进行AED使用培训。日本不仅要求每所学校必须配置AED,而且学校里的每一幢楼都必须覆盖。

  二是积极开展公众急救能力培训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可以与医学院校、红十字会等建立培训基地、开设急救课程,让民众掌握急救技能,定期开展AED使用操作培训,让更多的人“会用”AED。

  三是完善法律保障。要有明确的保障条款,对于主动施救者,被救人员死亡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施救人员应予免责,让更多的人“敢用”AED。

  四是相关部门应及时为市民提供一份准确的AED分布“地图”。开发应用小程序,精准记录AED分布地点,并实时更新信息,保证AED分布信息的准确率,让人们需要用时找得到AED。

  五是加大AED的配置投入。针对AED数量和密度的不足,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在大型交通枢纽及人流密集型场所陆续开展AED配置工作,鼓励企业、酒店等单位自配设备,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AED急救设施的配备。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