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高校毕业生“留青、来青、回青”就业 青岛推出“三项新政”

2019/9/9 16:05:41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9日讯 记者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以来,青岛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的重要内容,以市场化、专业化、平台化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放大开放格局,实施政策、服务、宣传“三项新政”,推动高校毕业生留青、来青、回青并取得积极成效。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持续等复杂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逆势上行,截至8月底,全市35周岁以下专科及以上学历来青就业19.1万人,同比增长3.8%。

  政策扩面提质,提升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聚焦发挥好政府作用,优化政策体系,破解毕业生聚青发展中的遇到的难题。一是针对住房成本高的问题,实施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政策,对国内普通高校统招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回国研究生,在青岛市行政辖区内就业或创业并在我市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具有本市户籍的,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安家费。二是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青年人才瓶颈,对派遣期内国内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硕博研究生及留学回国本科毕业生、硕博研究生,具有本市户籍并在我市就业创业的,分别按照本科毕业生500元/月,硕士研究生最高1200元/月,博士研究生最高1500元/月的补贴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36个月的住房补贴。三是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毕业生留不住的问题,实施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就业补贴政策,2018年后毕业的派遣期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小微企业就业并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按每人每月4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毕业生发放不超过36个月的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就业补贴。四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问题,实施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补贴政策,引导在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青高校非毕业年度在校生在读期间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能力提升补贴。

  环境优化提速,提升高校毕业生聚青“能级”。聚焦提升城市环境的“亲和力”,从降低落户门槛入手,简化手续、打通信息壁垒,努力提升服务供给水平。一是针对毕业生落户门槛高的问题,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扩大到外地生源未就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二是针对毕业生就业手续复杂问题,简化经办手续,全面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手续、网上登记手续、就业调整改派手续,实现“全程网办、全市通办”。三是针对系统内部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问题,创建毕业生信息线上采集平台,高校毕业生经实名认证、学历学位信息确认后,在全市人社系统享受就业创业政策、职称评定等业务经办以及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时,不再需要毕业生提供学历学位证书等证明材料,实现毕业生学历信息全市共享。在全省率先实现就业登记、社保、劳动关系“三口合一”,启用智慧就业大厅,大幅精简申请材料。四是针对跨部门信息壁垒问题,运用大数据思维,按照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思路,加强工作协调,发挥政务资源共享平台作用,提升跨部门信息共享水平。目前,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不动产登记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保障性住房信息、市场监管部门的工商营业执照信息、民政部门的低保信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均已实现信息系统自动比对核实,相关材料全面取消,部分业务实现“零材料”“不见面”,达到“秒批”。

  宣传加力提效,提升政策落实落地速度。聚焦打破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以简约、便利为核心,创新宣传方式,提升政策知晓度。一是针对高校毕业生政策多散的问题,实行政策“一本通”制度,对现有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把在校生、毕业生关注的政策进行整理优化,围绕政策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申领程序三个维度,形成政策“一本通”“一页通”“一网通”,并与在青高校、省内外高校联合,采取校园网推送、微信推送等高校毕业生乐见的方式,扩大政策知晓面。二是针对高校毕业生接受程度不高问题,创新实施政策讲课程度,主要是分校长、就业指导部门、学生三个层面讲课,提升政策传播能力,提高政策的接受度。目前,我们已经面对全市21所在青高校校长开展了首次授课。下一步,将争取在9月底前实现在青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学生的全覆盖,加快向省内外重点高校覆盖力度。三是针对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制度上下手,在21所在青高校全部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青岛为每所高校安排1名就业服务专员,全面对接高校招聘会、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等工作,确保政策落地、服务到位。最近,我们将这一制度扩大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