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2019/7/4 8:07:58   来源: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    

  为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总结评估前一阶段中医药综合改革推进情况,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任务,7月3日上午,我市召开了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中医药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全市10个区市卫生健康局、各级中医医院、综合(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监督执法机构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评估了前一阶段中医药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即墨区、西海岸新区、李沧区卫生健康局、青岛城阳古镇正骨医院、分别就中医县域医共体建设、振兴国医行动、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民营中医医院发展路径等进行了大会交流,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即墨区中医医院分别就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打造精品国医馆、三甲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等进行了书面交流。会议部署了今后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任务。

  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先行先试,在中医药产业推进、文化建设、公卫项目、特色小镇建设、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项目、“中医药+”战略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不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各区、市设立中医药管理科室,配备专职管理干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中医防病科,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慢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卫生健康执法机构设立中医执法科,配备中医药人员,提升中医药监管能力。实施中医强基层、基层强中医行动,深化中医药医改,构建紧密型中医医(健)共体,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助力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覆盖”,使100%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协调落实差别化的中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固化中医门诊优势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并按“日间病房”管理的典型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推进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实施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试点工作,实施中医专家存案制度、中医诊所备案制,推出10大中医药健康服务连锁(联盟)品牌机构,出台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量化分级工作方案,扩大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范围,释放民间中医活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

  实施“中医药+”战略

  大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实施“中医药+旅游”,打造4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10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积极开展中医药国际健康旅游,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岛城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实施“中医药+海洋”,借力岛城海洋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海洋中药产业,引导开展海洋中药养殖、生产、加工,助力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化妆品等产品的研发,在经略海洋中彰显海洋中药的优势。实施“中医药+养老”,打造1个省级、10个市级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在公立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推广老年人传统运动项目,建立大型中医康养建设项目,打造中医医养结合高端品牌。实施“中医药+林业”,实行“公司+农户”方式,引导开展中草药的规范化大规模种植,开发打造岛城道地药材,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施“中医药+畜牧”,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引导以中草药代替抗生素防病治病,推广绿色养殖,生态养殖,打造一批特色养殖企业。

  实施中医药“双招双引”战略

  优化中医药要素

  深化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院项目早出成果,研究生院项目早日开工,尽早开工建设海慈医疗集团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中心项目。推进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中医药机构的高端合作,引进优势学科、优秀团队,落实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岛技术合作中心项目。举办“青岛市国医大师论坛”,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学术品牌,建立包括10个国医大师工作室在内的100个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加快建设项目进度,推动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助推瑞源中医医院项目、国金中医养老院项目、神农涧中药材种植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中医药优势特色建设

  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诊疗模式创新,开展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全科化试点,实施中西医临床协同行动,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建成1-2个省级以上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以多种途径建设多个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为打造长江以北一流医疗中心城市贡献中医力量。做好“三字经流派推拿”、“脏腑流派推拿”、“崂山点穴”等岛城特有中医流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打造成享誉全国的中医药特色品牌。开设中医经典门诊和经典病房,完善中医专病(专技)门诊建设,筛选100个中医优势病种,形成可推广的诊疗方案。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建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媒体开辟多个中医药专栏,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平台,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成立治未病联盟,开展养生保健“六进”活动,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持续开展“三伏养生节”和“膏方节”活动,推出10名养生文化传播使者。

  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政府应建未建中医医院和中医医院未达到建设标准的区市要加快建设步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国医馆建设没有全覆盖的个别区市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并做好精品国医馆和中医特色村卫生室项目。创新做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等有前期基础的区、市要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未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覆盖”的区市,通过中医药人才配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使用,尽快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建立三级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网络体系,做好五官科、神志病、皮肤病等中医弱势学科(专科、专病)建设,完善中医药供给侧。创新中医药科普宣传途径,组建“养生保健专家宣讲团”,举办中医科普(养生)大讲堂,宣传42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10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e家中医”APP,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指南和电子地图,使群众认知中医药、接受中医药。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