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警方跨省捣毁制毒工厂 自学成才“绝命毒师”落网

2019/6/26 15:59:37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杨广科

  中国山东网青岛6月26日讯 (记者 杨广科 通讯员 石跃) 随着全国各地持续严打涉毒犯罪,其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毒品行情也水涨船高。巨额的利润刺激着前科人员鹿某的神经,让他最终决定铤而走险。2018年8月份,鹿某开始实施自己的制毒计划:他频繁到化工品商店咨询购买国家管制和非列管制毒化学品事宜,还购买了化学类书籍,并在黄岛区一处极其偏僻的地方租了一处小院,还购买、搬运反应釜等设备。随着“研究”的进行,鹿某的狱友宋某,也参与了进来。宋某不光一起学习制毒方法,还多次通过化工商店和互联网联系购买溴化钠等化工原料,并且到网上联系、寻找买家。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最终,鹿某小批量试生产出非法制毒物品羟亚胺。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公安机关的眼睛。

  早在鹿某开始有异动时,侦查员就已经注意到,并开展了严密的调查。鹿某租用的院子在黄岛区某村的村外,是农村果林中的民用瓦房,三面环树一面临河,仅一条二米多宽的泥路通往该处,极为隐蔽。为了搞清楚鹿某租用此处的真实用途,侦查员决定对其进行蹲守观察。为了不打草惊蛇,选定的蹲守位置,就在河对岸的草丛中。8月,该处室外最高温度达35度以上,而侦查员只能隐蔽在河道边的杂草深处,身上被叮的到处是包,部分同志甚至被叮的全身过敏。

  经过10余天的蹲守观察,通过鹿某和宋某的种种行为,结合外围调查情况,专案组确认鹿某、宋某正在合伙筹备制造毒品“K粉”和非法生产制毒物品羟亚胺,其中鹿某负责提供场地、技术,宋某负责联系购买化学品和买家。最新的线索显示,鹿某已小批量试生产出羟亚胺。

  是否收网?专案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为了查清化学品及制毒物品来源去向,找准流失环节,查明流转渠道,暂不打掉窝点,一定要摸出下线,咬紧牙关,继续侦办。一方面对制毒窝点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掌握进出人员情况;另一方面围绕鹿某、宋某进一步开展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多月的严密监控,专案组发现湖北人谭某开始频繁联系宋某,意欲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羟亚胺。10月23日,在商讨好价格后,谭某一行2人连夜驱车从湖北武汉驱车上千公里来到胶州,从宋某、鹿某处购买了1.23千克羟亚胺后立即返回武汉。结果谭某在制造毒品时出现操作失误,只产出了少量毒品“K粉”。然而谭某并不死心,继续通过互联网学习制毒技术,通过学习后发现了前期制毒过程中的失误之处,认为可以制造出“K粉”,于是又和宋某取得了联系,预定了10千克羟亚胺。在谭某订货后,宋某和鹿某从网上购买了大量非列管制毒物品用于非法生产羟亚胺。

  而此时,专案组早已派工作组赴武汉会同当地禁毒部门开展工作,掌握了谭某团伙制售毒品的窝点和网络——谭某的一举一动,都在公安部门的掌握中。

  12月18日,谭某与同伙再次驾车来青,从宋某、鹿某处购得制毒原料羟亚胺10千克,后连夜返回武汉制毒。12月29日凌晨,就在武汉谭某刚制出成品毒品“K粉”后,专案组认为收网时机已成熟,果断下达收网令。青岛、武汉两地同时开展收网行动,在黄岛区打掉非法生产羟亚胺窝点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羟亚胺65.6千克,邻酮93.7千克,制毒设备及原料等一宗。湖北武汉警方顺线在当地打掉下游制毒窝点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液态氯胺酮2千克,羟亚胺5千克,K粉1.55千克,实现了对制毒犯罪的全链条全环节打击。

  至此,这起公安部督办的跨省制毒案件成功告破,目前后续工作正在开展中。等待犯罪嫌疑人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编辑:王丽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