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宣讲 | “家的味道”专题:亲邻里敬长辈 夫唱妇随做贡献

2019/3/12 15:00:04   来源:中国山东网    

  家,有幸福的滋味,有团圆的味道。春节期间,市南区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家的味道”专题宣讲,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风故事,话说春节里的民俗文化……,让我们一起在宣讲中,品尝家的味道,感受爱的传承。

  薛晶晶

  金门路街道宣讲员

  大家好,我是宣讲员薛晶晶,今天我给大家宣讲的题目是《亲邻里敬长辈 夫唱妇随做贡献》。

  在市南区金门路街道逍遥社区,有一位热心肠的“马大姐”,谁家有困难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慈善之心,将家庭、邻里关系处理妥善,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这位“马大姐”就是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马淑贞。

  1965年12月,马淑贞就业到青岛针织一厂,开始了她针织工人的生涯。受到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她,尊敬师傅,勤奋好学,工作积极肯干,事事抢在前头,据她回忆说,那时候在车间即使是上中班,她也会在上午赶到厂里忙活起来。担任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厂调解委员会主任的马淑贞,凭着一颗热心肠和负责的精神,积极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尽心尽力地做着职工的思想和调解工作,化解了若干职工之间的矛盾和大量的家庭纠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马大姐”,她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女职工工作者”。与此同时,她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热心介绍促成了十三对大龄青年喜结良缘,被市妇联授予了“青岛市优秀红娘”的称号。

  退休后的马淑贞,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她一向拥护社区工作,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2005年,她的丈夫与一些爱好音乐的老同志,共同组建了一支老年合唱团。马淑贞多年来积极支持丈夫的合唱团工作,自觉地多承担家务,让丈夫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以及组织合唱团的活动。作为合唱团服务小组成员的她,十载春秋,一直对这支队伍默默地付出,在合唱团里继续发挥着“热心大姐”的作用,热情为大家服务,时时事事关心一些上年纪的老同志,为合唱团的健康发展和社区老年人的安康快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不少老同志感慨地说:“咱们合唱团有很多无名英雄,马姐功不可没。”

  在居民楼里,马淑贞的热心肠也是被大家交口称赞。在这里居住的十几年间,她与邻居和睦相处,共同为楼院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她经常默默地清扫楼道和楼梯,悄悄地做着一些有益的事情。

  马淑贞认为,自己虽然退休了,但若是能处理好家庭的关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传承好的家风,那也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做的一点贡献。在家庭生活中,她处处显示着一名老党员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马淑贞的丈夫在兄弟姊妹七人中排行老大。自出嫁之日开始至今已过去四十余载,身为长媳、长嫂的她,孝敬公婆,爱护弟妹,勤俭持家,谦让宽厚。她的豁达大度深得公婆好评和弟妹的尊重。1996年,她的公公重病,马淑贞送汤送饭,在医院忙前跑后,为公公伺候起居,从不怕脏怕累,以致于到公公临终时,医生护士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马淑贞与婆婆相处至今40年,仍如同亲娘俩,从未红过脸。如今婆婆年过九旬,身体不好,马淑贞就隔三差五的回家照料老人,想方设法为老人调剂饭菜和口味,细心地为老人按摩捶背,平日里也时常惦念着婆婆,总想着给婆婆买点好吃好穿的用品,在老人身上从未吝啬过。大嫂的榜样作用感动着弟弟妹妹,也感染着整个大家庭,大家敬老爱幼、相互关心扶持,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家教,并常常成为身边朋友们的佳话。

  马淑贞和丈夫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教育有方,从小教育两个女儿要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要富有爱心、真诚善良,马淑贞和丈夫的身教垂范,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着孩子们,一大家子加上两个女婿,都成了共产党员。一代又一代的家风传承,又接续着影响马淑贞的两个外甥,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还能看到马淑贞热心“马大姐”的影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着自己的温润家风。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