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间河长”跟拍大沽河30年 留下上万张照片

2018/12/13 8:38:13   来源:大众网    

  在平度市仁兆镇迟家疃村,52岁的农民迟瑞民从1988年起,每天都要拿着相机到大沽河边巡视一次,30年间走遍了大沽河仁兆段的每个角落,自费20多万元为大沽河留下了上万张照片,记录了大沽河30年的生态变迁。

  记者到访时,迟瑞民抱着单反相机刚迎着大雪从大沽河边回来。顾不得抖掉身上的雪,迟瑞民就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相机跟记者分享他拍到的沽河雪景。

  “现在这条路边被小朋友们堆满雪人的柏油路,之前就是一条跟河连在一起的泥土沿,冬天分不出路跟河,冻在一起,可以直接上去溜冰。”迟瑞民拿着刚拍的照片跟墙上挂着的一幅老照片边比较边回忆。

  迟瑞民家是三层小楼,墙壁上、摆台上到处都是大沽河的照片,俨然就是一个“影像展示厅”。

  “刚开始巡河拍照时,纯粹是喜欢这条从家门口流过的河,那时候大沽河沿岸是几十年不变的原生态风光,水清见底,小时候弯腰摸鱼、河中嬉戏是心中最美的记忆。”迟瑞民边说边引着记者到二三层参观。

  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迟瑞民心中和镜头下的“最美沽河”不再美好。“村里农业、工业污染物有的直接排放到大沽河,几年间,水质就变了样,再后来,河流干涸,部分河床堆满了垃圾。”迟瑞民指着那时候的照片痛心道,“前后有10年时间,大家腰包是鼓了,但我们最美的大沽河成了‘心头痛’,每次走过河沿拍过去我都是心中一紧。”

  2012年青岛市开始了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那一阵子,迟瑞民骑摩托车北上40公里到莱西湖,南行60公里到胶州湾,来回穿梭,抢拍了上万张大沽河改造前的河貌、古树、村落,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历史资料,连青岛市大沽河治理指挥部也经常到他这里征集照片。

  “变化起于2013年下半年,先是堤坝起来了,接着周边绿化美化,河水、芦苇、水鸟也‘回来’了,最后河岸又修了路,这里成了一片生态湿地,大沽河的美也‘升级’了。”迟瑞民为记者摆开了大沽河一步步修复的照片。这些照片所记录的正是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到2015年初结束的大沽河治理工程,三年间防洪、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七大工程的实施,重塑了大沽河水生态。

  除了摄影,迟瑞民还坚持义务巡河,被老乡们称为“民间河长”。在他带动下,附近有20多人自愿加入义务巡河队伍。哪里河堤不平坦他们就拉沙土垫平,哪里树上长了虫子他们就喷药杀虫,哪里有小孩下河洗澡、滑冰他们就好言相劝,哪里有游客来玩他们就当导游。村子到大沽河有一条1000米的土路,每逢下雨天便泥泞不堪。迟瑞民便“承包”了这条路,他用小推车推沙土垫平,前前后后用了10年时间,并自掏腰包近10万元,硬是把这条路维护得平平坦坦。

  大沽河治理工程后,村民们把大沽河选为拍结婚照、全家福的外景,都来请迟瑞民拍照,“现在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留下大沽河的风光和大家伙的幸福笑容。”迟瑞民感叹道:30年,什么都变了,唯有乡亲们对大沽河的爱没变,“我会带着这份爱一直沿着河边走下去,拍下去。”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