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到2020年85%以上村庄将达省级美丽乡村标准

2018/12/9 15:13:56   来源:大众网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署。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被列入市办实事,10个示范社区创建、1000个达标村提升全面完成,省级达标村覆盖率达到63.7%,即墨区山东头村、城阳区青峰社区、胶州市玉皇庙村分别荣获“全国特色村庄”、“全国休闲美丽乡村”称号,真正做到让居民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

  规划先行,勾勒美丽乡村美好蓝图。青岛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全域统筹观念,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建设宜居幸福的国际化重要一环,相继出台了《青岛市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青岛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从2017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建设10个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提升村,到2020年,全域85%以上村庄将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求。高标准的乡村建设离不开高标准的专业设计,聘请甲级资质机构参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先规划后建设”,突出不同乡村的差异性和多元化,着重处理好“拆除与保护、硬化与绿化、特色与系统”的关系,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多方聚力,共建美丽乡村留住乡情。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百年民生工程,需要“财政主导、项目整合、村庄主体、企业助力、社会参与、建管并重”的长效投入管护。目前,青岛市设立了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对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资金扶持政策,各区市同步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2018年各级投入资金达10亿元之多。同时,坚持综合统筹,推动各类进村建设性项目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做大建设资金池。打好乡情牌、亲情牌,有效调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以村企共建、公益捐助、参股园区、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全社会协力共建的生动局面。

  科学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宜居水平。乡愁就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留住乡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融合、建设品质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在硬件建设上,市农委着重在污水处理、改水改厕、燃气管道进村入户等细节上下功夫,同期或分步整治村庄道路、安全饮水、燃气、暖气、污水治理等,补齐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短板。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关于在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的通知》《青岛市提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品质“二十条”》等实用性强、理论水平高的政策文件,从理论和操作层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精准指导。同时,依托美丽乡村、特色镇村“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积极推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美丽产业和美丽经济。涌现出了即墨区灵山镇玫瑰小镇、西海岸新区张家楼画家小镇等特色小镇,真正做到了山水有情,故土可归,家国可寄,乡愁可依。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