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落户青岛

2018/11/7 8:20:58   来源: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    

  11月6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启动仪式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隆重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孙继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家新,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陈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张连三,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青岛市即墨区区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军等领导出席。

  启动仪式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主持,仪式现场,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王家新副市长分别致辞。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孙继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青岛市政府副市长王家新共同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揭牌。

  出席启动仪式的还有,国家海洋博物馆、黄渤海沿海省市文物考古单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武汉基地、福建基地以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海洋三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涉海科研单位嘉宾代表;青岛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城乡建设委、建筑工务局、蓝谷管理局、即墨区政府等部门和单位的代表。

  青岛是全国海洋文化资源最为丰富、海洋科研力量最为雄厚的地区之一,作为东部沿海著名的海洋科技名城,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诸多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着全国40%的高层次海洋领域科研人员和院士,承担着50%的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雄厚的海洋科研机构与资源,领先的海洋技术优势,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及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高端服务。

  青岛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市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青岛先后承办三届全国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参与了“南海I号”、“南澳I号”等全国重大的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成果,逐步成长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2010年8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挂牌成立。为进一步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2014年1月,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了《北海基地共建协议》,双方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核心区内共建北海基地,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一南一北、双翼齐飞”战略布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落户青岛,是国家对青岛市前期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青岛今后的工作寄予了高度信任与厚望。北海基地的正式启用,将对黄渤海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进而推进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致远舰”为起点在黄渤海海域开展了以“致远舰”、“经远舰”等为重点的近现代海战遗址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致远舰”遗址地处辽宁省丹东市东港海域。2013年11月,为配合丹东港建设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在历时三年的工作中,考古人员开展了档案研究、物探搜寻、沉舰定位、探摸试掘、回填及初步保护处理等工作,确认了沉舰基本情况。该舰残长约61米,最宽处11.5米,舰体保存的高度约2.5米,发现残损的水密舱室、锅炉舱、穹甲板等结构。考古工作提取文物300余件(套),包括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其中,带“致远”刻铭餐盘、铜加特林机枪以及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号(Chin Kin Kuai)的单筒望远镜等尤为珍贵。经考古、军事、舰船专家研究认定,该舰为中日甲午海战沉舰——北洋水师致远舰。

  经远舰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南边海域。2014年夏,水下考古队依据资料线索与磁力仪物探数据在该处发现铁质沉船残骸,并推测为经远舰。为了推进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沉船点展开专项调查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调查,提取出文物标本500余件(套),出水了带有“經遠”二字墨书的木牌,发现了深埋于海床面以下5米处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字体的“經遠”舰名,确认是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同时确认了“经远舰”舰体翻扣在海床上的沉没状况和沉舰保存状况,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致远舰”和“经远舰”两个沉舰遗迹是中日甲午海战的真实见证,它们的发现还原了一段悲壮历史,对于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随着北海基地的投入使用,“致远舰”和“经远舰”两个沉舰的出水文物在北海基地开展保护修复与考古研究等一系列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未来通过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探索完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国家主导、统一部署、相关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模式,推动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水平,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北海基地采取国家、地方合作共建模式,也为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社会效益的互利多赢创出了崭新的途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又一力作,是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文化遗产强国建设的一件大喜事,是深入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今后,将以北海基地的启用为新的契机,尽快把北海基地建成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培训为一体的、面向黄渤海、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机构,为文化遗产强国和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在北海基地揭牌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对山东省和青岛市党委、政府对北海基地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认为北海基地的正式启用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将因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海洋战略的贡献而载入史册。并就如何把北海基地使用好、管理好,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海洋战略和一带一路的视角谋划黄渤海地区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工作。

  二是依托青岛的区域优势,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做好东北亚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界定、时空范畴、航行线路、贸易模式、技术传播、文化互动、遗址保护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

  三是创新北海基地的管理模式,以“三级共建”为目标,按照国家文物局与山东省政府“探索建立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国家文物局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落实运转经费,山东做好基地日常管理,落实机构和编制,形成国家局管业务、山东抓管理的共建模式”的要求做好北海基地的运行,将北海基地逐步建设成集考古调查发掘、保护展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面向黄渤海、辐射东北亚的重要阵地。

  ——相关链接——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

  力争成为全国最好、世界知名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东路以东、岛湾一路以西、问海路以北、科技四路以南,占地面积约33.7亩,总建筑面积约16400平方米,由青岛市财政计划投资约1.4亿元建设并交付使用。其中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青岛市财政投资约6380万元,于2017年底竣工。

  北海基地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直属职能机构,基本职责是统筹黄渤海海域兼顾东海部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做好相关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保护和展示工作,同时承担并参与全国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成后的北海基地将成为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力争成为全国最好、世界知名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统筹全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目前设立了两个直属基地。北海基地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北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空白,将与南海基地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南一北、双翼齐飞”的重要战略布局。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