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手箱"到"时裳汇"转型路径初探

2018/8/6 9:48:03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流火盛夏。

  南宁路25号。

  连续两次穿越般的采访。

  她,叫时裳汇,不满两岁,是全新概念的HANATEBAKO&VTOV全球设计师品牌集合店, 近300位全球独立设计师品牌及700位主力中国市场买手,正将这里打造成时尚产业风向标。在这里的定制车间,你可以看到国际知名设计师张卉山伦敦时装周2018早秋系列高级成衣。

  她,又叫花手箱,算上她的前身青岛服装25厂,已经是60岁的老企业了。楼梯扶手依然保留了原样,4楼微缩型的车间、版房,保留了最好的设备和技术最娴熟的技工,服务入驻设计师需要、企业的辉煌往事,已经化为时裳汇文化新主张,悄然传递着转型中的这家老企业变与不变的思考和抉择。

  董事长是怀抱“上青天”初心的老纺织人,执行董事是逐渐走向企业舞台中央的80后。两代人以高度的战略协同,大胆试水产业新模式、互联网新经济,推动着Since1958的花手箱,稳步转型为服务时尚产业的综合平台。

  两天的采访,记者在企业新旧替代的场景中穿梭,在两代人转型理念中感悟,认识了老一辈企业家的“老把式儿·新境界”,也深深感佩新一代掌门“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坚守。

  沿着时间的长河上溯,我们会发现,时光的打磨,风雨的沥洗,已经将这家传统的纺织服装企业变成了一朵不老的玫瑰,历久弥香,赋予不同时代同样的芬芳。

  时间的玫瑰“花手箱”

  对话人:黄玉珍

  青岛庄正职业服装有限公司、青岛松井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董事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企业的发展脉落。

  黄玉珍:青岛庄正公司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老企业,前身是1958年建厂的青岛服装25厂,再往前追溯是四方区的区属企业、作坊式的缝纫厂。

  在计划经济年代,厂里的生产经营一直不错,业务主要以制作职业服装为主,是全国税务系统33家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厂里也生产中山装、其他政府部门的职业装,每年的销售额过千万元。后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结构单一的主业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领导层开始思考业务转型。

  1994年,我们和日本松井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青岛松井时装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推出了高级女装品牌“花手箱”。开始几年,花手箱女装全部出口日本,产销两旺,在日本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成为高品质女装的代表。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加上受汇率波动影响,花手箱女装出口份额出现下滑,利润下降。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内需市场,以盛年女性高品质成衣的形象,推进花手箱进驻全国中高端百货和利群、永旺等商场,逐渐拥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互联网电商、个性化消费、成本上涨等诸多影响叠加,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观念转变、战略调整、企业转型现在成为我们全力破解的时代命题,时裳汇就是我们转型的全新尝试。

  记者:从您的讲述中可以看到,从服装25厂、到花手箱、到时裳汇,企业其实一直是在改革创新中转型。

  黄玉珍:是这样。我们企业是青岛第一批合同制试点企业、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第一批转企改制企业、第一批打造女装自主品牌的企业,目前也是第一批从生产型转为互联网平台型的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改革创新,是花手箱能走到今天的最重要原因。

  记者:目前,一提到老、提到传统行业,人们普遍感到沉甸甸的。您掌舵这样一家老纺织服装企业,有什么感受?

  黄玉珍:花手箱是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在日本,传说刚刚出生的女孩如果送给她一个花手箱,年少的她会健康、可爱;年轻的她会美丽、时尚;成熟的她会优雅、富贵。花手箱寓意着女性一生的美满、幸福,我认为做企业也是这样。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寄予了社会各界的美好心愿,几代人为之付出。目前企业正处在艰难的转型期,虽然老企业包袱重些、步子慢些,但是我们在坚守、在努力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不能让干了一辈子的员工没了岗位。

  企业主要生产车间搬到胶州后,如何开发利用南宁路25号老厂区?我们设想了很多方案,也有人建议把厂区租出去,办老年公寓或做教育培训,见钱快,还省心。但这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公司有一流的技术力量,多年来,我们每年都安排3-5名技术工人赴日本培训,我们的机器设备也是行业领先的。我认为,转型首先是要用好优势、放大优势,还是要围绕服装行业做点事。这也是我大半辈子的服装情结。

  记者:您怎样规划时裳汇的发展?

  黄玉诊:我们把老厂区规划为时裳汇全球设计师品牌集合店,这是一个高级定制全产业链的服务空间。主要是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管理优势、场地优势,引入互联网思维,导入大数据智能化,为时装设计师培养和年轻人创业创新孵化提供服务。

  服装已经进入单量、单裁、单制的个性化高定阶段,人们穿衣不一定选大品牌,但一定会选有个性的设计师品牌。设计师品牌个性化强、工艺要求高,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可以满足设计师的要求。这些技术力量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胶州花手箱生产基地一期厂房已经完工,年生产能力可达到40万件,完全可以满足未来时裳汇平台研发创新和设计师力量产业化的需求。

  人才是决定我们走多快、跑多远的关键。这条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从时裳汇两年发展来看,到达了我们的初衷。下一步,我们将以时裳汇为基础,联合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时装联盟,共同将这里打造成青岛市青年设计师的筑梦空间。

  逐梦“时裳汇”

  对话人:江世祥

  花手箱品牌管理(青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记者:从繁忙的生产车间,变成了HANATEBAKO全球设计师品牌集合店,您怎样定义这种转变?

  江世祥: 2016年11月26日,时裳汇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我们的企业正式从生产型转向平台型、从产品型转向服务型、从传统产业转向互联网新经济。对于一个近60岁的老企业来说,这种跨度是非常大的。

  时裳汇包括HANATEBAKO&VTOV全球设计师品牌集合店, 平台上汇集了300位全球独立设计师品牌和700位主力中国市场买手,可以从原创设计一站式抵达消费终端。时裳汇还是一个孵化中心,是青岛市时装行业创新创业中心、时装设计研发定制中心,已经和青岛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华夏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牵头组织了青岛时装联盟。前期入驻的设计师工作室,包装设计、形象设计等企业有29家,签约服务的企业有35家。时裳汇同时也是一个服装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拥有各类国际先进水平的制衣设备、三维人体扫描仪、智能版房、3D打印设备,可以为企业提供注册、融资、打版、制作、新品发布、主辅料甄选、品牌设计、包装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够解决设计师的后顾之忧,使设计师专心研发设计,设计稿之外的一切工作,交给时裳汇来完成。

  目前,我们正和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研发大数据智能应用,建设HANATEBAKO全球设计师品牌集合店智能定制和营销网络,推进设计师品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记者:设计师是服装的灵魂,也是时裳汇能否进入全球时尚圈层的标志。请您介绍一下入驻时裳汇设计师的概况。

  江世祥:时裳汇高度注重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设计师,我们希望入驻时裳汇的设计师要有足够的个性,是潮流引导者,风尚制造者。

  中国优秀设计师张卉山是我们青岛人,也是最早入驻平台的设计师,他最新发布的作品好多就是在时裳汇完成制作。张卉山曾荣获英国Dorchester时装设计大奖,还两度入围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入选权威时尚媒体BOF发布的2017届全球时装领袖终极指南500榜单,他的设计深受明星们的青睐,范冰冰、霍思燕、周冬雨、李宇春等明星都在重要活动中穿过他的作品。

  除了备受全球时尚界关注的新锐设计师,时裳汇还引进了青岛时装周金奖设计师品牌“不裁”、时尚潮牌“花木深”“山谷少年”等,这些品牌的设计师非常年轻,个性张扬,作品特立独行,他们在更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和互联网大潮中长袖善舞,已经拥有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由于时裳汇产业链服务优势助力,这些设计师们的作品已经从服装主业,延伸到餐垫、茶席、书衣、抱枕等时尚生活用品,这些品牌周边产品,一推出常常被 “秒杀”。

  记者:设计师品牌卓尔不群,时裳汇是如何还原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灵感呢?

  江世祥:近年来,中国优秀的原创设计师不断涌现,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带领中国时尚走向世界舞台。但是,聚光灯下的惊艳绝非设计师一人之力,光彩熠熠的T台背后,离不开打版试样、面料严选、精湛工艺等细节的反复雕琢。每一件作品的完美呈现,都有制作端打版师、缝制技师的参与和贡献。

  就像刚才我们在打版工作室看到的,打版师在将设计师的绘稿打版呈现时,会发现许多技术细节问题,他们会将这些问题列出来,和设计师进行沟通解决。设计师作品的制作是单品单人,对工艺要求更高,过去手工刺绣、攒花、钉珠、包扣等等属于锦上添花的点缀,在设计师的作品中可能会上升为服装的“主角”,需要大量的纯手工制作。每一件美轮美奂的高级时装,都是设计和制作的完美结合,离不开设计师的才华,也离不开工人们的匠心。

  我们提出的“不为繁华易匠心”“老把式·新境界”不仅是文化主张,也是定制时代设计与制作这种新型关系的描绘。花手箱正以积60年之力打造的技术优势、工艺优势,帮助设计师们实现创意物化,走向市场。

  记者:请您描绘一下时裳汇的发展方向?

  江世祥:时裳汇是一个集研发、设计、定制、电销、创客于一体的综合性女装(时装)服务平台。平台以“时装设计研发定制服务中心”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大数据电子商务为纽带,以银企合作为支撑,提供个性化、一条龙专业服务。通过其探索“政府、人才、学科、科研、产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为行业内创业者提供成熟配套的产业链服务,服务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培养产业技术人才,造就业界领军人才。

  目前,时裳汇正加快时装设计研发定制服务中心及大数据中心建设,努力建成我市首家由专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及著名设计师组成,采用大数据、云计算、高科技设备、高智能化工厂、快速反应的设计、电销、创客平台于一体的专业性综合服务平台。未来,时裳汇将打造以大数据为核心,设计研发为引领,服装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方向,品牌时装展示、国际知名设计师为特色的青年设计师筑梦空间,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省内第一的青年时尚创意产业基地。

  转型关键还是在人

  对话人:郑明梅

  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

  记者:上半年刚刚过去,请您先介绍一下青岛纺织服装行业的年中成绩单?

  郑明梅:2018年1-6月,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359.2亿元,增长7.6%,出口交货值101.9亿元,增长3.3%,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6.6%和12.3%。2018年1-5月,全市纺织服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亿元,增长4.6%,利润10.4亿元,下降13.3%,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6.4%、4.3%。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行业发展销售额小幅增长,利润同比下降,出口创汇形势看好,同比实现增长。但总体来看,行业发展压力较大,主要体现在企业成本上升、产品附加值低、内销市场萎缩,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不足,这也是多年困扰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老问题。

  记者:您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郑明梅:对于转型升级,传统行业、老企业都走到了十字路口,大家都知道要拥抱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化。这个题已经出来了,如何破题?很多企业还是无从着手,没有找到关键点。

  我认为,企业转型升级不单纯是引进互联网技术、引进智能化设备,转型的关键还是人,是人的观念的转变,是人的能力释放。

  花手箱是一家老企业,也是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缩影。董事长黄玉珍是一位老纺织人,经验丰富、坚韧执着,带领着企业从计划经济时代一直走到今天。执行董事江世祥是位80后,年轻、有想法,打造的时裳汇平台已经初见成效。

  服装行业是传统行业,人才队伍非常贫乏。缺乏优秀的技术工人、市场营销人才、品牌建设人才,尤其缺乏优秀的设计师人才。设计师是服装的灵魂,设计师人才的匮乏对品牌的生存、发展,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花手箱能用这种转型升级,是两代人新旧思想碰撞和选择的结果。这种转型模式既能发挥老企业的传统优势,又融入了互联网开放共享思维,整个转型抓住了设计师这一服装行业的灵魂,又扣准了个性化消费升级潮流,从单一的生产型企业,转型升级为时裳汇综合服务平台。花手箱选择的转型突破点正是人才的聚合和培养,很有借鉴意义。

  记者:现在的消费者为什么更青睐计师品牌?

  郑明梅:现在是个性化消费时代,消费者对服装的时尚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强烈。女装早已从大批量工业生产,步入小流水甚至是单件定制的时代,制作工艺中的纯手工含量更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服装回归原点的一种体现。

  消费者选择设计师品牌,其背后是对设计师的作品个性和文化主张的认同。服装是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工智能替代不了高端定制的个性因素。智能车间里,机器人可以取代人工完成很多工作,但是工人一针一线的匠心雕琢里融入了人的感情,这种温暖能感受得到、也能看得到。在个性化消费时代,定制服装不再是在生产线上流动,而是在专业的技师手里完成,“不为繁华易匠心”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是转型的不变之道。

  青岛纺织服装业有过“上青天”的辉煌,拥有深厚的技术优势和文化底蕴,许多优秀的企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企业都能走出各自的精彩,为青岛的“三个更加”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