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水产研究所刺身新品种“参优1号”获认定

2018/6/22 14:00:35   来源:青岛财经网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历时12年研发的刺参“参优1号”获得农业部新品种认定。刺参“参优1号”有效解决了目前产业中所面临的高温和化皮病给产业造成的严重损失。根据“参优1号”刺参的品种特点,该品种的应用范围可覆盖辽宁、山东、河北、福建等全国沿海刺参养殖主产区;从养殖模式上看也适应于刺参池塘、吊笼、浅海底播等多种不同养殖形式,在我国刺参养殖主产区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黄海所成功培育出抗灿烂弧菌侵染力强、生长速度快和耐高温的刺参优良品种。2012~2017年,“参优1号”分别在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福建等主产区进行了示范养殖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优1号”刺参的成功选育也填补了我国抗逆刺参良种培育的空白。开展抗逆刺参优良品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对实现刺参养殖产业良种化、提升良种覆盖率、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刺参养殖形成第五次产业浪潮

  20世纪50~70年代养藻类、80年代养对虾、80~90年代养海湾扇贝、90年代养鱼类、2000年养海参……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五次产业浪潮。而这五次蓝色产业浪潮均从青岛开启,进而推向全国。

  “我国每将近十年左右就会有一次物种大突破,每次产业浪潮都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和养殖技术的突破与积累息息相关。”黄海所研究员、成果转化处处长王印庚表示,“1993年,我国对虾养殖业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爆发使得全国大量池塘,特别是北方地区,甚至找不到可以养殖的物种。1992年对虾的养殖产量为34万吨,到1993年对虾的养殖产量仅剩4万吨,产业损失高达90%。”

  “那时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将闲置的池塘利用起来。正好90年代末的时候,刺参池塘养殖取得了突破,2000年后大力发展,形成以北方沿海地区为主产区的第五次浪潮。”王印庚告诉记者,“如今,北参南养、东参西养的养殖格局也带动了浙江、福建以及东营、滨州等地区刺参养殖业的发展。”

  集约化养殖导致刺参病害频发

  “21世纪人们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海参既可以作为食品又可以作为保健品,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之前,北京普通饭店一只海参的价格大约是298元,青岛一只海参价格大约是100多元。但是从2012~2013年开始,海参高端消费走向低迷,现在才开始逐步恢复。”据王印庚介绍,刺参养殖曾是我国海水养殖产业中单一产值最大的物种,为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就业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北方刺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苗种需求量巨大,刺参苗种产量已达到700~800亿头。在养殖面积迅速扩张以及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养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环境承载力过大和海参种质退化导致的病害频发、养殖成活率低等现象。

  “刺参病害频繁发生,仅常规年头每年就会造成约30~50亿元的经济损失,给刺参产业造成了重创。因而刺参种质退化已成为制约刺参养殖健康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养殖者的增产增收和产业效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第五次养殖浪潮的可持续发展。”王印庚表示,“通过提高刺参自身抵抗力抵御病害是刺参健康养殖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对刺参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是刺参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新品种有抗病力强耐高温特点

  “最初选育‘参优1号’,是由于2003年大面积海参感染腐皮综合征,并且快速蔓延,对刺参养殖业带来了严重打击。所以一开始‘参优1号’的名字为‘高抗1号’,是因为选育的海参可以抗病、耐高温。”王印庚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由高温及病害造成的损失严重。2013~2017年,刺身养殖业出现叠加效应,病害和高温灾害给刺参养殖业造成了50%以上的损失。所以从种质出发,培育具有抗病、耐高温的刺参苗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两大因素,研发抗病、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的复合性状刺参,是当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自2005年开始,在国家“863”课题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等项目支持下,黄海所以王印庚为首的研究团队采集了我国海参主产区和日本沿海、不同来源、不同优势性状、抗逆性强的刺参地理群体,建成了我国首个刺参优质亲本资源库。以体重和抗病性为目标性状,通过连续4代的群体选育,培育出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高温特点的刺参“参优1号”新品种。

  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刺参相比,池塘养殖模式下收获时平均体重提高26.5%,成活率平均提高23.5%。新品种表现出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的特点。“我们采用‘边选育、边推广’的策略,近年来向河北、江苏、福建等养殖区域推广优质刺参大规格苗种超过5000万头。其中,在福建区域吊笼养殖效果表明,经过5个月的越冬养殖,其成果率达到99.6%,增重率31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王印庚表示,“海参以前大多在22摄氏度就会进入夏眠,而新品种的夏眠温度可以达29摄氏度。由于耐高温的特性,所以新品种缩短了27天左右的夏眠时间,这样就可以拉长其生长时间、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户的收益也将大大增加。”

  下一步育繁推广搭建“海参别墅”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海参新品种,因为对虾的生长期只需要几个月,时间短;而成品参的成熟期是两年半,周期长。”“参优1号”选育的合作单位——青岛瑞滋海珍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瑞用告诉记者,“然而,发展海洋渔业的关键在于育种,如果没有好的品种,采用近亲繁殖会导致海参的生长速度变慢,一旦犯病养殖户就会用药,又会涉及水产安全的问题。”

  “海参的养殖周期虽然大于对虾,但是其附加值高、产量大,山东沿海大部分地区都以养殖虾和海参为主。目前,海参的产值大约占山东省渔业养殖的2/3。”据范瑞用介绍,“公司的养殖面积有2000多亩,今年市场发放新品种幼体435亿头,加之种参和大规格苗种,约占国内市场的30%。”

  “新品种占全国苗种总量的1/3,市场供不应求。按照法国专家的预测,近几年还会出现高温天气,届时新品种的优势将继续发挥。”王印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苗种规模,育繁一体化发展,根据市场产业需求,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解决产业问题。并建立病害防控配套技术,搭建‘海参别墅’,适合海参养殖的生态模式,这样有利于高温下海参附着,减少疾病发生率。”

  近两三年海参产量将有新提升

  “与过去相比,养殖市场略有萎缩,价格低、遭遇病害和高温等挑战,使得有人观望、有人退出、有人坚持,有的池塘也改为对虾养殖,养殖总量比以前略微有所减少。”王印庚认为,“随着新品种的认定,市场有了新的转机,很多养殖户今年开始恢复生产,近2~3年内海参产量会有新的提升,养殖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大。网箱养殖及投喂技术会成为海参产能提高的重要举措。”

  “随着新品种的认定,我们计划今年申请国家级良种基地。”据范瑞用介绍,“目前,国家还没有刺参养殖业的国家级良种基地。现在只有刺参原种场,在烟台。但是原种场与良种场不一样,原种场是指划定保护区,把物种保护起来;而良种场则需要培育优良品种,获批后可以辐射、带动整个刺参养殖业。所以我们下一步计划申请国家级良种基地,进一步推动刺参养殖业的发展。”

  >>链接

  刺参,又称仿刺参,主要分布于北纬35°到44°的西北太平洋沿岸,分布区域北起俄罗斯远东沿海,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到我国黄海和渤海,江苏省连云港市东部的北平岛是刺参在我国自然分布的南限。刺参属典型的温带物种,生活在岩礁底的浅海中,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和医用价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展刺参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于80年代突破刺参人工繁育技术,其后相继开展了增养殖技术研究,至本世纪初逐步形成了产业规模。近年来,我国刺参养殖得以长足发展,规模拓展迅猛,池塘、围堰养殖和浅海底播增养殖成为刺参主要养殖模式,养殖面积迅速扩展至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及福建等地。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