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画记录年华,青岛这个非遗展你该去看看

2018/3/24 11:16:03   来源:爱青岛    

  一场胶南年画展见证时代变迁

  “山浓海蔚”·2018青岛市胶南年画展暨优秀非遗项目巡展启动

  1972年、1986年、1992年、2004年……3月22日,在如是美术馆,时间成为一个关键词,它们标注于现场展出的40幅胶南年画画框的顶端,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见证了年画从内容到形式的嬗变,也传递出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变迁。

  38岁的田胜,现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馆的一名文化干部,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南年画的传承人。作为地道的“胶南人”,从事年画创作22年的他切实感受到了这一与时代一同脉动的年画之变。他告诉记者,历史上潍坊的杨家埠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民间三大传统年画产地,而青岛的胶南年画因受到潍坊传统木板年画的影响而成为民间艺人相对集中的地域。上世纪70年代,数十位艺人参加了当地举办的首届年画创作培训班,也就从这时起,传统的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主题的年画,开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上世纪80年代,与国内普遍兴起的年画市场相一致,胶南年画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年画的题材着重展现农民的日常,表现形式极其具象:电视机、自行车、火车,服装、刺绣等等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纷纷入画。年画所表现的素朴的美好生活,到了90年代更显张扬,田胜告诉记者,80年代后期,曾经有一位前辈年画创作者,一张胶南年画一次就印制了500万张,面向全国发行,那时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贴年画,而彼时年画更突出的,则是其实用价值。

  按照时间顺序逐一细窥这些年画作品的细节,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所改变的不只是年画的题材,还有表现形式和技法。在田胜的一幅有关24节气的大型年画创作中,传统的潍坊木版年画的身影犹存,却已不见了勾线填色的方式,而纯粹是色块与色块间的交叠,其中还融入了剪纸的元素,并加入了现代的平面构图和色彩的重新聚合,甚至还融入了源于西方的细密的线描,立春、清明、谷雨等不同时节人们的生活情境在绚丽的色彩中跃然呈现。胶南年画所使用的颜料,也已从最初的水彩,发展到水粉、丙烯颜料、矿物质颜料以及传统的中国壁画颜料等多种颜料的混合。“胶南年画所呈现的内容和表现技法都更加丰富了!特别是在2000年之后,它从过去的实用性逐渐向特色鲜明的艺术创作过度,所展现的已不局限于生活本身,而是一种对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眷念之情,是一种更富新意的传承。”

  田胜告诉记者,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画风潮的过去,胶南年画在市场上的认知度降低,创作队伍流失,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目前国内许多产业化的年画生产基地共同面临的问题,但胶南年画的创作并未因此止步,在相关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南年画另辟蹊径,寻找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契合点。经过一代代年画作者的经验积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胶南年画最近两年中有6幅作品获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现代民间绘画大展的最高奖,8幅作品获入选作品奖。除去纯粹的艺术创作路径,创作者们也在积极创新推出适于居家装饰的年画手工艺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现代审美需求。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