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打造全国首个绿色"海绵机场"

2018/3/21 9:47:49   来源:爱青岛    

  从空中俯瞰,塔吊成片摆开,车辆来回穿梭……一个呈放射状的巨大“海星”图案雏形已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正紧张有序地展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国内首个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航站楼、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新机场的创新之处不止如此,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提出规划打造全国第一个绿色“海绵机场”,目前已完成海绵项目方案,建成后,将实现水径流控制率75%,再生水利用超过50%。

  防洪标准百年一遇

  何为“海绵机场”? “海绵机场”,旨在构建“源头滞蓄减排+过程绿色控制管理+末端生态调蓄入渗”的全体系化绿色雨水管理系统,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调蓄的排水体系,构建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的海绵体系,最终达到有效减低外排径流量、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多种效果,实现水径流控制率75%,再生水利用超过50%的目标。

  据悉,海绵机场体系要求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进行构建。在水安全方面,场区整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场区地坪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结合市政排水设计以及建设用地功能区划分,将青岛新机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包括货运区、航站区、南工作区、北工作区、东飞行区、西飞行区汇水分区,面积从110公顷到450公顷不等。

  机场建设全达“绿标”

  目前结合新机场区域位置特点、土壤条件、地形地势等,借鉴国外已有降雨径流管理导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已有低影响开发应用的经验,“海绵机场”建设初步选择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以及雨水调蓄池等控制措施。具体说来,除航站楼外的建筑屋面均为生态屋面,可延长径流历时,控制初期污染物质;在工作区、机务维修区、货运区所有车行人行道路、广场、停车场、硬化铺装区设置透水铺装,实现原位入渗,减少外排径流总量;公共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收集周边区域雨水并净化,就地下渗;飞行区雨水沟设置生态渗透式输水沟渠,沿途强化入渗;公共绿地区域内设置植草沟,用于雨水的前处理及雨水的运输,可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设置雨水调蓄池,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按照新机场的建设计划,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目前各区域施工正在有序推进中,通过各部门统一协调以及各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新机场将成为会呼吸的海绵机场。全部建设完成后,机场建筑将全部达到绿色星级以上标准设计,水径流控制率也将突破75%,再生水利用率超过50%。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