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刚性法律整治“抢道斑马线”

2017/6/21 13:56:41   来源:北京日报    

  据公安部交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近三年来,全国在斑马线上发生的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事故约1.4万起,共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令人深思,斑马线为什么会从生命线变为死亡线?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各方交通参与者频频不遵守规则。“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明文规定;“红灯停、绿灯行”,也是每个人从小听到大的“马路公约”。可一到现实中,很多人就把这些规则抛之脑后:汽车通过斑马线时,不少驾驶员往往不是踩一脚刹车、给行人一个礼让的手势,而是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飞速疾行;行人遇红灯时,也往往不是主动停步、有序等候不抢行,而是凑成一拨、见缝插针闯红灯。到最后,原本规则明确的出行变成了“谁牛谁先走”的竞速,无疑给交通出行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纵横交错的道路是一个运行周密的公共系统,通行有序、各行其道,不仅是斑马线前人车应当遵守的基本规矩,也是汽车文明和公共意识的集中体现。频繁发生的“马路惨案”说明,相较于汽车社会的急速发展,我们的文明素质仍然滞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9亿辆,年均增长量超过千万辆,我们可以说是踩着油门驶进了汽车社会。但眼下,很多人的出行习惯显然没有加挡,还是狭隘地围着方便自己打转。而无视规则、爱走捷径,或许提升了个别人的效率,最终却会让交通运行的齿轮处处卡壳。就像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所示,个人“理性”往往导致集体“困境”。只要有一个人不按规矩出牌,整条道路便会乱成一锅粥,最后谁都走不了,谁都不安全。

  希望公民文明素养跟上飞奔的车轮,关键是要有务实而有力的制度推动,以刚性约束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对规则的敬畏。有人常说发达国家的公民文明素养高,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种礼让有序、尊重他人的公共意识并非自然而生,而是靠着法律严管而后天习得的。比如,日本法律就明文规定排队加塞会被罚款甚至拘留24小时,标准之严让人咋舌。同理,几年前,中国的酒驾现象并不罕见,但随着醉驾入刑并严格执行,今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成为广泛共识。事实说明,只有法律规章“严”字当头,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共秩序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梁小民曾在《汽车社会》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每个人都不关心汽车文明,汽车梦的实现就将是一场灾难……”目前,全国各地开始集中整治“抢道斑马线”等交通乱象,我们呼吁也能像治理酒驾一样依靠法律手段、铁腕举措提升全社会的交通文明水准,最终养成“内化于心”的普遍自律,结束斑马线前的悲剧与伤害。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