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2020年注册商标超12万件

2017/1/21 13:20:32   来源:青岛日报    

  1月20日,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全市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5件,国际专利(PCT)申请量超过1000件,核心版权拥有量超过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超过12万件,青岛将率先进入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行列。

  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基础,以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全面运用,通过深化知识产权管理改革、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化水平、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等六大行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市之路。

  建立专家智库,实施培育工程

  我市将深化知识产权管理改革,加强区(市)知识产权工作,将区(市)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评议专家智库,引导企业自主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引导企业推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委托管理服务。

  我市将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实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优化财政资金导向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品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动植物新品种、专利技术、地理标志和知名商标的集成创造;支持和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基于互利共赢的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创造一批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

  设亿元引导资金,突出重点产业转化

  我市将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围绕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据了解,去年我市入列国家首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获得4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市财政又投入6000万元,组成了1亿元专利运营引导资金,以此引导社会资金发起建立专利运营基金,探索建立“专利银行”,进行专利收储、布局和运营。据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爱民介绍,“专利银行”将首先面向家电电子、轨道交通、橡胶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等我市专利布局相对集中、特色突出的重点产业,储备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转化。

  我市还鼓励高校院所设立知识产权转移机构,自主开展转移转化工作;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鼓励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探索知识产权创造与运营的众筹、众包模式,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岛)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大数据,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和基本检索工具将免费向社会开放。

  鼓励PCT专利申请,提升国际化水平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市将建立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机制,同时引导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我市会进一步推进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将假冒专利、假冒商标、侵权盗版等记录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我市支持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鼓励企业进行PCT国际专利申请,并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和风险预警。我市将以中德生态园、柏科中以孵化器、青岛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为主要载体,打造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示范基地,融入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体系,促进全球创新资源与我市创新需求有机对接。

  为了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我市要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鼓励创客使用“创新券”购买知识产权服务,支持创客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筹措创业资金,为创新创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支撑。

  到2020年,我市争取知识产权运营和投融资规模效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建成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形成全国知识产权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率先进入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行列。(记者 王娉)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