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石坑还原600年前石磨声 即墨老手艺失传

2016/7/23 10:55:02   来源:信网    

  在驯虎山北侧、即墨前南庄村南侧的石岭之上,有一片神秘的石坑,最深的达10多米。让人惊叹的是,清晰的凿痕,形状各异且蔚为壮观,有的凿痕连成一片,形成一幅优美的“石画”。昨天,当地村民来到石坑处向记者讲述了600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场景。即墨市博物馆专家考证发现,这处神秘的石坑,原是明清时期的石匠制作石磨时留下的。早在数百年前,这里曾是胶东地区有名的石磨生产加工基地,即墨现在的石磨街,就是交易石磨的中心。

  神秘石坑组成“石画”

  前南庄村属于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位于驯虎山北侧的一个小山岭上。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这处石坑现场看到,虽然山岭不大,但全是巨石地质构成。这也许是古人选择这里作为制作石磨的主要原因。

  “你看,这就是先人们制作石磨取石材时留下的遗迹,看上去像一幅画。”今年56岁的前南庄村村民盛祥平说。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眼前立即出现了数千平方米大小的石坑。奇怪的是,石坑内的石壁出现了许多断层,每一处断层上都留下了极有规律的半圆形凿痕,一个个凿痕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石拱桥”形状,上面的半圆形凿痕,酷似一幅“石画”。

  “最深的石坑足有10多米,断层上全都是取石制作石磨留下的凿痕。”盛祥平说,从小他就喜欢在这些石坑处玩耍,有时候夏天热了,村民会来到石坑内的积水中冲凉。记者发现,多数凿痕的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约在1.5米左右,最小的也有半米。

  以前村里老人都会制磨

  “听老辈讲,很早以前,村里的老人都会石磨制作这门手艺。”前南庄村70多岁的胡老汉介绍,他父亲就会制作石磨,小时候,还经常看到有人到南岭上开凿石头,运到村里制作石磨,时间久了,这里就留下了一个个很大的石坑。另外,在驯虎山脚下,还有许多零星的石头凿痕,也是当年村民制作石磨时留下的历史遗存。

  盛祥平介绍说,数百年前,前南庄村村民主要以农耕为主。在建村伊始,有村民发现村南侧的岭上,有一种石材密度低、硬度小、不易产生裂缝,非常适合制作石磨,所以当时村民就地取材到山上开凿石磨。后来,由于当时的石磨需求量较大,所以前南庄村制作的石磨就开始销售到周边地区,随着时间推移,市场越来越大。前南庄村制作石磨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机器加工逐渐取代人力推磨,当地村民才停止了制作石磨。

  “制作石磨一门手艺,其中凿齿非常关键,要求上下两扇磨盘完美合缝。”前南庄村村里的老人说,制作石磨时,需要在磨盘上凿出磨齿、磨眼。石磨分为上下两扇,两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绕轴转动。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膛,叫磨膛,磨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磨膛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筛去麸皮就成了面粉。

  村民盛祥平说,听老人讲,制作一盘石磨要两个人相互协作,差不多需要一天时间。石磨制作好后,村民就用小车推到集市上以及周边的莱阳、莱西、海阳等地出售或换成粮食,前南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石磨村”。如今,制作石磨的老手艺已经失传,但那段历史却成为前南庄村民永远的记忆延续下来。

  “石磨”文化会一直传下去

  记者在前南庄村发现,这个村目前还保留着许多石砌建筑,最早的石屋和院落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地村民说,当时村里许多人都会制作石磨,被打掉的小块石料被用作修建房屋,有些石院落至今仍十分坚固。“距离前南村庄村不远的磨石街,就因交易石磨而得名。”即墨市博物馆馆长张文波介绍,虽然没有更加详细的史料记载,根据即墨现在的“磨石街、青石路”等路名分析,早在600年前,这里就已经是较为繁华的交易市场,这里以销售各种石磨而闻名。如今,前南庄村正在建设美丽乡村,这里的“石磨”文化,也将会一直传承下去,还原那段不为人知的人文故事。

编辑:何冬梅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