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 GDP超省内6地级市

2016/5/31 7:44:04   来源:青岛新闻网    

金沙滩

  昨天,青岛新闻网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获悉,经过两年的发展,西海岸新区连续两年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居十区市第一,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全省第三;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接受青岛新闻网采访时表示:“新区获批的这两年,最大的成效就是‘新区有了活力,充满活力了,展现了活力’,发展可谓‘风生水起’。”

灵山湾

  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

  两年来,新区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获批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四个整合”,即黄岛区委与西海岸新区工委整合、黄岛区政府与西海岸新区管委整合、15个功能区整合为十大功能区、黄岛区与青岛开发区机构整合、职能部门精简超过60%。

  赋予功能区审批权、人事权、财政权三大自主权,下放173项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功能区的事功能区办;创新功能区开发模式,董家口经济区建立“理事会-管委会”双层管理体制,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探索“法定机构”管理模式,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两年来,各大功能区集中推进258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建设,已累计开发土地近50平方公里,近100平方公里土地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新引进建设项目数量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

  新区围绕项目从准入、成长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商事主体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准入环节,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区级非行政许可事项,率先实现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实现翻番增长,总数达到17万户(新区获批时有6万多户),两年增加了11万户。

  建设环节,率先推行“一地多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施工弹性许可,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1年以上。发展环节,制定实施产业发展十大政策、新房新政十一条、支持餐饮旅游业发展十四条、政银企联动助推经济发展十二条等四个方面政策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如,去年率先实行新房新政十一条后,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7%,今年1-4月份销售面积增长了77%、房价增长了13%。

  两年来,新区金融机构由121家增加到185家,有8家银行已经和正在设立分行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对新区授信700多亿元,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惠普全球大数据中心项目

  集中引进1000个产业项目

  据悉,两年来,西海岸新区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其中签约注册500多个,开工340多个,竣工投产160多个。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1000多个、是前6年的项目数量之和,总投资540亿元、是前8年的资金投入之和。新修建市政道路46条,平均一个月就修建2条道路;青连铁路、轨道交通13号线、地铁1号线加快建设,步入“高铁”、“轻轨”快车道;总长2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明年即将完工,一举完成全市十三五地下管廊建设计划的三分之一,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绿色屋顶等工程加快推进,打造地上铺“海绵”、地下建管廊的海绵城市。

  据悉,西海岸新区目前正在重点推进30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如万达东方影都实现了三个“五”,即总投资500亿元、占地5000多亩、建筑面积500多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影视产业园;惠普大数据项目,总投资220亿元,是惠普软件在中国唯一布局的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机器人产业园,总投资120亿元,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同时,重点推进30个重点教育卫生项目 ,一批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复旦大学国际研究生学院、中韩国际医疗中心等30多个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在谈在建,正在规划建设大学城,引进的大学基本都是产教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园区。

海尔国际信息谷效果图

  打造“蓝高新”特色产业 培养新区特色品牌

  据介绍,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年来,新区产业的突出特色是“蓝、高、新”。

  “蓝”就是蓝色经济,新区着力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616”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海洋生物、蓝色金融等十大特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军民结合等六大特色融合型产业,推进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200多个海洋经济产业项目,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6%、全市总量的34%。

  “高”就是高端,两年时间,新区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等10多块国家级牌子,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基地、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等等。

  “新”就是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0%,工业4.0、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经济业态涌现。

  据悉,新区现在有全国驰名商标19件、省市著名商标130件,海青茶、佳沃蓝莓、琅琊台酒等省市名牌产品186个,今年正在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年”活动,创建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农业品牌、旅游品牌、服务品牌,建设“品牌新区”。青岛工业“五朵金花”中,澳柯玛是新区本土培育的品牌,海尔、海信、双星都在新区建设了技术领先的工业园区,现在新区正在评选新区自己的“五朵金花”,以品牌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啤酒节西海岸会场

  打造“智慧啤酒节” 彰显啤酒文化

  据悉,新区拥有6个国家级园区、4个省级园区,是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新区之一。

  国际旅游度假区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啤酒节为媒介,以休闲度假为特色,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据介绍,第26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主会场就在新区,今年啤酒节主题是“智慧啤酒节”,目标是“国际化、智能化、市场化、大众化”,彰显“一样的啤酒节,不一样的啤酒文化”。

  区内的青岛开发区是新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转型区,重点向机器人、工业4.0等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国际经济合作区重点是三句话:提升中德、突破中韩、放眼国际,被动屋、空客、新能源汽车、中欧基因工程等一批高端项目落户,创了“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等6块国家级牌子,被誉为国际生态合作园区的典范。该区还将规划建设中韩、中美、中巴、中欧等经济合作园区。

  保税港区是国际贸易的试验田,正在创建自由贸易港区;灵山湾影视文化区重点打造影视、科技、旅游“三大引擎”,目标是建成中国好莱坞、东方影都;海洋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领头雁,明月海藻是全球最大的海藻制品基地,正在建设青岛的中央活力区;董家口经济区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努力打造第四代港口和现代化蓝色新港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一区多园”开发模式,积极创建青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蓝莓基地;青岛西客站商务区是新区西部发展的新引擎,依托综合枢纽站,建设融综合交通、商务商贸、铁路物流、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

董家口港

  国际大港延伸新区开放广度

  新区拥有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个国际深水大港,通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去年货物吞吐量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30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八位、第七位。

  据介绍,青西新区坚持以港兴区战略,把港口建成国际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前湾保税港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首个汽车口岸电商平台、首个大型B2B跨境电商平台落户;董家口港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矿石码头(40万吨级)、国内最大的原油码头(30万吨级)、国内最大的配套堆场(400万平方米),争取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目前,新区正在探索组建东亚港口联盟,打造港口联通品牌,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一带一路”枢纽港。

  3000家文化企业入驻新区 年收入近900亿

  据悉,新区集聚了文化企业3000余家,去年实现主营收入近900亿元、占全市的38%。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万达东方影都已有近40家影视公司签约入驻,建成运营后将吸引30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2000万以上游客、10万人就业,每年拍摄制作国内外影视作品130余部。拥有贝壳博物馆等博物馆10余处,正在建设影视博物馆、啤酒文化博物馆。

  新区从2014年起打造了12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主要是“四特”,特色定位、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风格。投资模式是“政府+市场”,国企投资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10多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118个,有效投资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带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镇驻地土地出让价格、商业网点租金均实现翻倍增长。(青岛新闻网记者 陈志伟)

编辑:杨广科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