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路复兴路漫漫

2015/5/8 14:05:52   来源:信网    

  

  进入五月后,大量游客又季节性地出现在了青岛的中山路上,热闹的人群仿佛让人再次感受到了中山路昔日的繁华,但是老青岛人孙天寿和在这里经营多年生意的鲍海江知道,这样的热闹与繁华并不会持续太久,旅游季节过后,青岛的“王府井”,又将进入休眠。作为青岛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山路情结”,它为何历经这么长的时间还未“复兴”?又是哪些因素制约和困扰着它的发展呢?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重走这条百年商业街,探访其中的历史变迁,寻觅它再次复兴的征兆。

  回忆

  昔日逛中山路是种“奢侈”

  展开青岛市地图,在西部,一条纵贯南北的街道分外引人注目,它全长1500米,左右分别与德县路、江宁路、胶州路、保定路、即墨路等20多条街道相连,南边直通栈桥,是青岛唯一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长廊,被誉为青岛商业的“母脉”,这就是中山路,是一条非常有味道的老街,也是外地游客到青岛来,必须一游的景区。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山路商业街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

  说起中山路,今年64岁的孙天寿深有感受,作为在中山路土生土长的老字辈青岛人,当年的中山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看到中山路目前的状况,孙天寿心里很不是滋味。

  “以前的中山路可不是现在这样,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高楼大厦,但是人来人往的很热闹,”他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儿时的记忆清晰地提醒着他中山路昔日的繁华,“我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一到了周六周天,我们小孩跟着大人,必须来中山路热闹热闹,当时叫做‘去街里’,就是乡下人进城的意思。看看光景,买点吃的,像春和楼这样的地方去一次算是天大的事,记得当时第一次去吃香酥鸡,那个味道至今还能回忆起来。但很多时候,只要能在路边买个冰糖葫芦什么的小零食,我和弟弟妹妹就高兴得不得了。”

  一边站在中山路上,孙天寿一边指着不远处的一片高楼如数家珍地介绍说,“盛锡福鞋帽店、春和楼饭店、宏仁堂大药房、亨德利钟表店,还有避暑旅馆、国货公司、瑞蚨祥绸布庄……光是我能记住的,就有几十个老字号,有些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不少现在还能找到。当时还流传着一段老话:身穿谦祥益,脚蹬盛锡福,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吃饭春和楼,有病宏仁堂,那时候能够逛逛中山路,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现在觉得挺可惜的,这样的生活已经没有了。”孙天寿说。随着城市新的规划布局,经济中心渐渐从中山路转移到了东部,香港中路和台东商圈火爆得人挤人,而今日的中山路商业长廊已经少了往日的繁华。

  现状

  淡季干海货店一天挣不到100

  

  感受到中山路难比往昔的不止孙天寿一个人,作为中山路商业街的重要一部分,这里的干海货店的经营情况也随着中山路的兴衰而起伏。在这里做了十二年干海货买卖的鲍海江就是“知其中冷暖”的一个人。

  “今年干海货的生意特别难做,冬天算是一年中的淡季,最少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还不到100块钱,这肯定是赔钱的。”4月26日,鲍海江这样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说起这些年的干海货生意,在中山路做了十几年的鲍海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的生意尤其难做”。“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那时候中山路要远比现在繁华得多,就拿干海货生意来说,一年赚到四五十万元都没有问题,那时候来旅游的人要比现在稍多一点,每个人来逛中山路,都会买上一大堆的干海货,但是现在不行了,买干海货的少了,”鲍海江介绍说,“再加上步步攀升的房租,干海货现在能坚持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在中山路上,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鲍海江的店面,80多平米的房间里,各式各样的干海货堆放在玻璃柜台,墙上的橱子里,还有吊在房顶上,一点空间也没有浪费。“我现在总共有两家店,这个大一点的,每年的租金就要20万元左右,另外一个小一点的店,房租也要十几万元,我刚开始做干海货生意的时候,稍大一点的房子,房租只有5万元左右,现在翻了好几倍。现在一年忙活下来,扣去成本,我这个店最多也就剩下个20万元左右。”鲍海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虽然这样的年收入要比一些白领还多一点,但是这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却是外人所不知道的。“现在因为用人成本太高,所以每个店里只敢雇一个服务员,每个月的工资也是3000元以上,还要管吃管住,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做,有时候整天顾不上吃饭。”

  而生意的不景气,直接反映在干海货店的数量上,鲍海江介绍说,据他所知,十年之前,中山路上约有五六十家干海货门头店,而现在在中山路还能承受住这样房租的,也就不到三十家,“刚刚过去的冬天,光是我知道的,就有三家干海货店已经不干了,有的变成饭店了,有的还在那里空着门头招租。别的商场不敢说,但是现在中山路的干海货店整体是在走下坡路,剩下坚持的这些店铺也都很难。”

  数据

  亲民路线难拉回下滑销售额

  干海货店的现状只是反映中山路状况的一个晴雨表。走过整个中山路,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发现,只有百盛、悦喜客来、利客来等三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商超。而这些大型商超也以生活超市为主,走的是亲民路而非高端。即便是前几年一些商超举办的“欢乐大街”促销活动,以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但这对于复兴整条中山路来说,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中山路街道办了解到,中山路作为老青岛知名的一条繁华商业街,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人气就一路走低,直到现在依然旺盛不起来。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中山路的日均客流量只有3万左右,而在1995年,这一数字超过10万;2006年中山路年销售额只有不到20亿元,与1995年的50亿元也相去甚远。

  “之前整日里人挤人的国货、东方贸易大厦慢慢地都已经不如之前那么赚钱。但部分商超品牌不全,档次比较低,不注重包装,价格高低不一,卖场又狭窄,东西都能随便砍价、讲价了,虽然天天、月月都在搞打折活动,但客流量依然很少。”中山路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主管部门近几年也一直致力于它的复兴,但结果差强人意。被称为中山路中流砥柱的第一百盛,商品的档次、品类以及相关的硬件都不错,客流量也相对不错;2010年春天新进驻的悦喜客来,拥有6.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融合购物、餐饮、娱乐、超市等于一体,其客流量和交易额也在逐步攀升,但个别商家的红火,并不足以带火整个商圈。

  而作为商超消费主力的中山路周围居民,在消费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我现在要么不去,要去也只逛超市买东西,商场的话,我一般只看看鞋之类的,服装基本不看,在售的品牌知名度不够高,都不知道是几线品牌,但价格却动辄上千元,太贵。”市民说。

  瓶颈

  配套设施不完善,商业实力打折扣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单是2014年,整个青岛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达到6600万人次,作为一个前有海滨、紧靠栈桥,其中还有不少特色风情建筑的地方,这么多的区位优势,为什么中山路依然难以靠着旅游资源恢复往昔的繁华?

  5月1日上午,家住崂山区的高名义,驾车带着一家老小到栈桥过个“小五一”,去栈桥看看,然后中午的时候到中山路吃个饭,可是刚到了栈桥附近,高先生一家就犯了难。他带着一家老小绕着中山路周边绕了好几圈,结果就是没有找到停车位,最后只能到东部去过个五一。而高先生遇到的问题,则是中山路遭遇的发展瓶颈之一。

  随后,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走访了中山路几家比较大型的餐馆饭店发现,像高先生这样“不被接待”的上门客人,中山路的各个商家每天都会遇上好几拨。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在春和楼、红屋牛排等餐饮企业处发现,停车难成为其共同的问题,门前同时停不了十辆车。别说是外地游客,就是本市其他地方的人,不少都因为此难题不愿意来中山路。

  “停车难,基础设施不完善,像样的吃饭的地方也不多,整套的餐饮、消费、购物、游玩一体化的配套设施也不够 ,这些就是中山路的一个大问题。”4月24日,中山路街道办分管经济的副主任陈德斌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陈德斌介绍说,中山路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于重塑商业氛围很不利。“目前来说,东部有永旺、家乐福和新开的乐客城,中部有台东商圈,北部有李村商圈,每个商圈都有至少两家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而中山路,只有百盛还对市民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对爱好逛街的市民来说,中山路不是最上算的选择。”此外,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也发现,大型影院、健身场所、餐饮连锁机构、书店等设施的欠缺或不上档次,也让中山路的商业实力打了折扣。

  综合来看,中山路商圈功能不够健全,基础设施落后,各业态的商业模式相对老旧,创新不足、附近居民购买力低是制约中山路商圈发展的瓶颈所在。1992年5月3日,青岛市发出《加快东部开发建设的决定》,伴随着象征着中低端消费商圈的台东和象征着中高端消费商圈的香港中路迅速崛起,中山路则逐渐从过去的“城市中心”沦为如今的“城市边缘”。

  改变

  多次改造效果并不明显

  陈德斌介绍说,不少人自始至终都关注着中山路的情况,也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市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中山路的第一次全面改造始于1996年。

  “当时的规划是把中山路改造成类似于上海南京路那样的商业步行街,迁走了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因为中山路承载着交通干道的功能,周围又没有可以替代其功能的道路,所以步行街的想法没能成功。”第二次改造始于2003年,拆除青岛饭店、红星电影院、古籍书店等建筑物,中山路天主教堂周围的100多户居民告别了生活多年的中山路。2005年1月,第三次改造提上日程,市南区的五年商贸规划确定中山路要改为步行街。2009年4月12日,历经15个月改造完成的劈柴院隆重开街,已经沉寂多年的劈柴院,再次聚齐人气。

  “这四次改造改变了中山路两边商铺杂乱无章的现象,整体购物环境确实提升了。但除了劈柴院因为改造复兴之外,其他商铺的日子仍不好过。”陈德斌说。

  尽管中山路历经多次改造,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最近一次的改造规划,设计也非常细致,其中改造的范围有100公顷左右,想要打造一个休闲、旅游、度假、购物一体的新中山路,设计有相关的六大功能区,对于那些基础设施跟不上的老旧房屋,则要整修,当做风景区的一部分,借此改造来促使中山路的再次复兴。”陈德斌介绍说,但是随后因为整个工程造价太高,规划暂时搁置。

  陈德斌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这里所说的制约,也是中山路复兴改造的难点之一。“中山路这边有不少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不少都是德式日式的建筑,比如说沿湖北路向东走,到浙江路右转,浙江路9号为张勋住宅旧址,沿浙江路北走,浙江路26号为刘子山住宅旧址,在刘宅旁边,矗立的巨大建筑就是著名的圣弥爱尔大教堂,俗称天主教堂。这些都是已经被保护起来的,但问题就在于,对于整个中山路而言,还有不少的老旧历史风情的房子现在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关注,而这些房屋又属于文物,不能随便拆掉,只能按照修旧如旧的标准进行修复,复兴的整体规划一出来,第一步就需要处理这些房子,如果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处理,那么搬迁、修护的费用大增,企业觉得无利可图,参与改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陈德斌说。

  未来

  区位优势有望带来新活力

  中山路的辉煌渐行渐远,时至今日,不少商家和相关主管部门都在努力复兴,遗憾的是昔日辉煌依然没能在期待中重现。中山路的未来是否值得期待?复兴之路到底还要再等多久?

  陈德斌表示,不光是他一人对中山路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不少商家其实已经“抢占先机”。“海底隧道、胶州湾大桥的贯通,不仅能使青黄相连,还方便了青西新区甚至日照等地的消费者到中山路来消费。再加上地铁时代来临、西部旧城改造快速推进、中山路振兴工程等利好背景,中山路商圈的未来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陈德斌说。同时,随着小港、云南路等西部老城区动迁改造的完成,商圈内的居民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商业结构都将因此而改变,必定为中山路带来大量新生购买力。

  “当年悦喜客来进入中山路的时候,一开始的营业额只有李沧商圈的十分之一,但是悦喜客来的负责人对于中山路整个商圈还是非常看好,认为或许在不久之后就能再次腾飞。而且中山路离青岛的标志性景点栈桥很近,离青岛火车站也不远,而轮渡码头、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出入口也都在中山路商圈内,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其次各商家要积极配合好政府主导的改造计划。”陈德斌介绍说,“另一方面,各商家也要强化内部管理,突出各自的经营特色,找准定位,多举办一些有创意的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促销活动。”

  随后,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又联系了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改造指挥部(2014年调整为“青岛湾老城区改造工程指挥部”),当问及中山路改造进展时,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现在不方便进行报道,改造工作“正在推进当中”。(文/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鹏 图/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吴璟)

编辑:张晓黎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