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张照片留城市记忆

2015/4/9 15:16:30   来源:青岛早报    

  前天,市档案局(馆)党组成员、副局(馆)长杨来青做客民生在线,就 “记录历史,关注民生,共同构建青岛城市记忆”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表示,目前我市“城市记忆工程”已收集了12万多张城市照片,17万多分钟录像资料,今年“城市记忆工程”的拍摄重点是全市中小学校、农贸市场和搬迁老企业。

  已收集12万多张照片

  自2002年起,我市开始实施“城市记忆工程”,主要对街道,小区、广场,风景名胜,特色建筑,具有悠久历史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场所进行拍摄。市档案馆通过自行拍摄、组织专业摄影人士拍摄、征集市民拍摄的照片、录像带等方式,收集了12万多张城市照片,17万多分钟录像资料。据悉,今年“城市记忆工程”的拍摄重点是全市中小学校、农贸市场和搬迁老企业。

  杨来青介绍,在 “城市记忆工程”方面,市档案馆还开展了口述历史记录工作,如录像采访被日本从青岛掳走的25名劳工,请他们回忆在日本做劳工的悲惨经历;面向社会开展经常性的民间档案征集活动,收集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的档案资料。

  城市记忆期待市民参与

  当前,青岛城市面貌飞速变化,一些应当成为城市记忆的城市建筑、传统街区、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档案馆虽然保存了大量文字类档案资料,但文字无法替代声像画面对城市形成、变迁生动地予以再现。为应对这一问题,2002年起,市档案馆较早地开展了城市记忆工程。

  “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变化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城市记忆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城市面貌、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如文字、口述、照相、摄像、典型物件收藏等。城市记忆通过保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在传承城市文化、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目前城市记忆工作方面还存在空白之处,亟待广大市民共同参与。

  青岛方言库现雏形

  青岛人叫“鸽子”为“不噶”,叫“蛤蜊”为“嘎拉”,叫“醋”为“集会”,叫“米饭”为“干饭”;叫“购物”为“上街里”,叫“鼓捣”为“戳其”,叫“下午”为“过午”;叫“烦人”为“各样银”,叫“摔倒”为“卡倒”……方言既是一座城市的地方语言和习惯用语,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为了保护青岛方言,从2011年青岛市档案局开始着手进行青岛方言保护采集工程,采集工程将拓展到青岛所辖各区市,采集更丰富、更全面的方言,建立一座完整的青岛方言有声数据库。市民可以把自己地道的青岛方言或者感想、感悟、期望、寄语录制下来,为未来的自己和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口述档案。

  已选出一批珍贵档案

  2014年10月30日,市档案局正式出台了 《青岛市档案文献遗产评选办法(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公开进行档案文献遗产的申报工作。

  到去年11月底,共有42家单位、17名个人申报,报名档案文献共计77件(组)。经9位知名专家进行公开评审,最终《明清‘诰敕’命》、《同治十一年圣旨》、《胶海关档案》等10件文献内容独特、史料价值高、社会上稀有的档案文献脱颖而出,进入青岛市首批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据悉,今后我市还会继续进行档案文献遗产的评选工作。

  新闻链接

  6月9日请市民走进档案馆

  6月9日,市档案馆将继续开展“国际档案日暨第五届档案馆日”活动。届时,市档案馆及有关区市档案馆都将对市民开放,相关活动内容市民可提前打电话咨询:85840973、85813375。“到市档案馆查档、参观展览是不收费的。”杨来青说,查档时间为工作日的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40,下午1:30-5:00(周五除外),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30-4:30,提供数字化档案资料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如需查阅其他档案资料请提前预约,电话为8581777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市档案馆将在下半年举办相关的主题展览。(记者于顺)

编辑:张晓黎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